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木星以及超越一切苍穹
我上大三的时候,开过自己的知乎专栏,讲讲计算理论(computational theory)相关的东西。当时也正好赶上知乎大衰败之时刻,大批的经营用户涌入,真正的优秀回答者逐一退出,正如现在的豆瓣。因此当时就写了了个《今日开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真讽刺啊,如今豆瓣也这德行,上哪呢?做一个「Nowhere Man」吧。值得一提的是,在披头士参与的动画《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里,「Nowhere Man」是作为一个被排斥之存在,但是,嘿,你说奇不奇,在这个多秋的2019年,我反倒要做这个「Nowhere Man」,要离开这个共认的discourse,反倒爽得不的了,还居然能随便骂人,操,操,我操他妈(请原谅。
前一阵和朋友聊天,探讨观点的形成和时间顺序,后来的出结论:瞬态的观点和连贯的归因,也就是说大多数观点实在一种瞬间的状态下形成,之后才考虑如何找东西支撑此观点,以便使他人认同。可以发现这种顺序与照本宣科的东西完全相悖:顺序倒过来了。再往下推导,可能苏格拉底的三段论实际上就是瞎扯淡,三段论可能只是用于妥协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approach),使观念之能够编纂成处理流程,成为逻辑,变成「应用」和「概念」。这是实在是有点太过屌丝,换句话说,变成了子系统,很没劲,当然排除拿到大把钞票加成。但是话又说回来,人是受物质世界所影响,比如说我现在喝了两瓶abbey很high,我的神经透过楼房的预置板,向北京开阔而寒冷的天空发散,比如说我独身刚来住进一个快捷酒店,由于没人,很强烈得想捋一管,等等。总之,在整个human race里,在整个人类认知完全变成概念,变成latex上的数学公式之前,有一片灰色地带,这片地带给与我强烈的表达欲望,以及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而眼下,事情就变得很没品:我们还在为「言论自由」而作斗争,还他妈要想着怎么妥协自己的语言来让一小撮居庙堂之高的大傻逼们满意。对此解决方案有很多,停止表达,作死,以及,像我一样,做个「Nowhere Man」。但是来到一个完全自由的世界,并不意味着变成「Great Refusal」,而是说返回到表达的起点,找回表达的目的。而,此博客的存在正在于此。
在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essey》里,「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讲的是当前人类认知之后的部分,嗨,不就是那个灰色地带嘛,那段片子也没有什么启示,似乎在说,嗨,别有什么压力,瞎猜就完事了,然后库布里克理所当然地装了个大逼,并居然留给后人装逼的传送门。而我希望我的博客留给读者的是一种新的视野,一种更加开阔的山顶,而不是一种我本人寻求获得认同,抑或是盲目自大的场所。但是Blue Note唱片公司在编了本《Uncompromised Expression》之后,发布的唱片绝大多数都是难以入耳的靡靡之音,所以最后最后,我的出来的结论是,操,别多想,写就完事了。
(完)
Nov,26,2019 Elvin Wang,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