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ve Wang's Nowhere Land

My personal blog

来碗鸡汤

今天听了个《你凭什么上北大》,很明显的鸡汤文。

首先摆明我对鸡汤的立场:不感动,不感冒;切记,那些自以为是的文章,不是鸡汤。下面接着掰。

挺好啊,主人公也算是考上北大了,功德圆满了,然后讲述了自己如何努力,如何用功的故事,我能感受到她是多么的用心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多么地真切,诚恳,我们只要往死里学,就能考上好大学,真美好啊,我就想起了高中后黑板上写的一堆理想的大学,每个人都死里学,然后每个人都考上了,写了专业的还他娘的定下了好专业…

我想了一圈,会心一笑。

显而易见,这里是存在问题的。

首先,将个人上升为普遍实在不可取,谁他妈所有特征向量和你完全一样;其次,过分地夸大”努力”等主观能动性(历史课本上原话),naive!再者,如知乎上有人所说,事实和结论不相符,给人一种钦点内定的感觉,”忽略了读者智商”,诸如此类。

似乎心灵鸡汤这玩意儿要被砍头了呢。

然而我最喜欢怀疑了。

这群把鸡汤贬得一无是处的家伙,他们,说的一定对么?

首先,鸡汤文依旧存在,就说明,依然有人捧着盛着鸡汤的碗爱不释手。

况且,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不都有被心灵鸡汤感动得心发软的曾经么。

这还是一个三段论的问题,过度重视小前提和结果,忽略大前提,简直naive到家。

心灵鸡汤本来的目的,是把人从绝望中拽出来,从深井里救出来,见效快,治愈率高,好似退烧药,但退烧药能拿来治好感冒么?它仅仅是把你揪到井口,剩下的站起来、继续走,鸡汤是帮不上忙的。大前提是你在井里时,可是有些家伙另当别论。目的影响行为,鸡汤文由此诞生,虽然逻辑混乱,构思死板。

再者,对于个人而言,鸡汤可能只是人生的一级台阶,当你踏上时,感觉真得劲,而当完全踏上下一级时,看着刚走过的那级就有点矮了。

越来越多登上台阶的人把心灵鸡汤给扔到九霄云外去了,然后说:这文章呐,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但我还是把它搁在它原本的位置上,平时看见这类文字还能接受,因为我看见无数的人踩着”性灵鸡汤”这级台阶愉快地向上爬去。

况且,哪天我在山顶玩够了,总得下山吧。

by Kook